您的位置:首页 > 参展指南 > 旅游景点 > 正文

2015上海高端食品展推荐您去朱家角游览观赏

来源:食品饮料展会食品博览会参展指南|By 东仔 2014-12-02 10:21:04 阅读(628)

朱家角镇位于淀山湖畔,东与盈浦街道、夏阳街道接壤;南与练塘镇、松江科技园区、佘山镇交界;西依淀山湖,与金泽镇相连;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毗邻。交通便利,处于上海市与江苏、浙江交界处,是上海通往江苏、浙江的重要通道。东西向有“318”国道、沪青平高速公路、沈砖公路,南北向有朱枫公路,依傍同三国道,南接沪杭高速公路,北通沪宁高速公路,村村通道路。水路交通横有淀浦河;纵有拦路港、西大盈港、朱泖河,均为6级航道,可通行100-500吨船只,直通黄浦江,并与太湖水系相通。全境总面积138平方公里(含水域),其中,耕地面积2110.84公顷。

2015上海高端食品展推荐您去朱家角游览观赏

古镇朱家角历史悠久,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已形成村落,宋、元时形成集市,名朱家村。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,名珠街阁,又称珠溪。曾以布业着称江南,号称“衣被天下”,成为江南巨镇。明末清初,朱家角米业突起,再次带动了百业兴旺,时“长街三里,店铺千家”,老店名店林立,南北百货,各业齐全,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,遂又有“三泾(朱泾、枫泾、泗泾)不如一角(朱家角)”之说。清嘉庆年间编纂的《珠里小志》,把珠里定为镇名,俗称角里。1991年,被列为上海市四大名镇之一,也是上海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。2001年,被上海市委、市府列为重点发展的“一城九镇”之一。2002年4月30日,总体规划8.14平方公里的中心镇建设正式启动,目前新镇区道路网格已形成,基本设施建设初具规模。2004年,古镇旅游区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。2006年,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镇、“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”、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、全国环境优美镇和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。2007年,通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评审。2008年,获得国家园林城镇、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。2009年,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、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示范街(镇)、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达标街道(乡镇)等荣誉称号。2010年,获得全国“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”和国家卫生镇(复审)等荣誉称号。2011年,获得第三批“全国文明镇”称号。

朱家角镇基础设施完备。供电来源属华东电网,镇内建有22万伏变电站1座,11万伏变电站1座,3.5万伏变电站3座。朱家角处于太湖流域下游,淀山湖水源丰富,水质二级,现有大规模的自来水厂3座,日供水为10万吨;有污水处理厂2座,日处理污水1.75万吨。有现代化通讯交换机局十六处,应用光缆电话通讯总装机容量为3.5万门。西气东运的新疆天然气已通到朱家角。

发展历史

早在宋元期间,朱家角地区已形成集市,后因水运方便,商业日盛,逐渐形成集镇,至明万历年间遂成繁荣大镇。清代以后,成为青浦县西部的贸易中心。至清末民初,商业之盛已列青浦县之首,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。宋如林在清嘉庆《珠里小志》序中描述道:“今珠里为青溪一隅,烟火千家, 北接昆山,南连谷水,其街衢绵亘,商贩交通,水木清华,文儒辈出……过是里者,群羡让耕、让畔之风犹古,而比户弦歌不辍也。虽高阳里、冠盖里媲美可也。”至抗日战争前,镇上商贾云集,人烟繁盛,以北大街、大新街、漕河街为商业中心,从一里桥元号油厂至东市街梢,街长三里多,店铺千余家,有“三泾(朱泾、枫泾、泗泾)不如一角”之誉。民国时米市极盛,青角薄稻米名闻遐迩,其时漕港两岸的米厂、米行、米店就有百多家。每届新谷登场,河港几为米船所壅塞,其盛况可见。加以镇上商业行业齐全,网点遍布,货源充沛,营业兴盛。

明代中叶,就因盛产棉布名闻四乡,纺纱织布成为家庭主要手工业,农家“工纺织者十之九”.清代,镇上各种手工业店铺、作坊、工场林立,且较具规模。民国时期,开设有造船业、水木业20余家。至解放初,镇上还有铁铺等手工作坊133家,涉及26个行业。朱家角镇工业起始于清末,机器碾米厂、油坊纷纷建立,粮油加工业迅速发展。至解放时,尚有碾米厂7家、油厂2家,煤球厂、电灯厂、面粉厂、铁厂各1家,从业人员达400人左右。解放后,特别是1958年以后,大办工业,兴建了各种工厂企业。工业有仪表、冶金、塑料、造纸、酿酒等5家市属厂,食品、油脂、印刷、仪表、服装、家具、制绳、碾米、饲料等12家县属厂,电器、仪表、水泥、烘漆、丝织、灯具等10余家镇属厂。1988年,全镇厂房面积达24万平方米,职工5639人,产值16912万元,利润2425万元。淀山湖酒厂的蜜清醇、上海黄酒、淀山湖啤酒深受消费者欢迎,义仁泰食品厂的酱油、乳腐等产品远销海内外,着名土产有美味醉蟹、鳝燠面、五香熏鱼、卤汁豆腐干等均已恢复生产供应,市场更加繁荣。

1991年1月,乡、镇合并。1992年底,农、副、工产值53074万元,全镇固定资产已达18090万元,城镇职工人均收入2569元,农村人均收入1833元。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,镇工业生产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,引进高新技术、调整产品结构,辟600亩建立工业发展园区。至1998年,全镇有工业企业77家,形成了有色金属、化纤、轻工机械、丝绸服装四大行业集团。2000年,工业总产值达21.83亿元,工业利润7460万元。

朱家角镇地处江、浙、沪交界处,为青浦、昆山、松江、吴江、嘉善五区(市)毗邻之中心,历来为江、浙、沪两省一市重要集镇之一。民国时期,三县联防指挥部等许多重要机构都设在这里。境内公路密布,北通沪宁高速公路,南接沪杭线320国道,有沪朱、青平、青枫、青商、青金、青盛等公路线,水路横有淀浦河,纵有朱泖河直通黄浦江,并与太湖水系相通。水运航道宽阔,四通八达。

朱家角镇教育事业比较发达,明代就办有书院、义塾等,清代以后,兴建众多学堂。民国时期开始兴办中学。解放后,不仅普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,而且在幼儿教育、中等专业、职业技术教育、特殊教育及业余教育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。1991年,共有29所中小学,镇区有中学3所,小学3所,幼托设施完善。至2000年,经过调整,有各类学校7所,在校职工619人,在校学生3874人。

朱家角镇因经济繁荣,文化倡明,宗教活动也源远流长,非常活跃。早在南宋建炎初年(1127年)淀山顶上就建有普光寺,为朱家角地区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寺院,具有相当规模,其佛事活动一直延续到解放初。明清期间为佛教活动全盛时期,有不同类型的庙宇20多处,规模较大的有圆津禅院、慈门寺等。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的圆津禅院以典藏名家书画而成为清代名刹。位于淀山湖畔的报国寺是上海玉佛寺下院,建于明代,明崇祯十三年(1640年)重修后,二三百年香火不断,佛手极盛。20世纪80年代后,上海市佛教协会几次修缮扩建,现占地面积38.5亩,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,气势恢宏,香客盈门,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因处淀山湖畔,风景秀丽,交通便捷,善男信女遍及海内外。另外,还有道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等,都在朱家角镇建活动场所。建于清咸丰十年(1860年)的天主教“耶稣升天堂”是青浦县有影响的重要教堂之一,民国34年(1945年)成为公堂,直属上海教区,并辖金泽等地6所小堂。现有信徒2000多人,教堂内有常住修女4人,工作人员2人,经费由上海教区发给。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,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(电话:)。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、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,仅供读者参考。
所属展会:2015第十届中国(上海)高端食品与饮料展览会|核心内容:朱家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