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参展指南 > 旅游景点 > 正文

柏林禅寺-2014华北糖酒会旅游推荐

食品博览会参展指南|By 菠菜 2014-07-24 18:58:18 阅读(605)

柏林禅寺

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(196-220年),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观音院,南宋为永安院,金代名柏林禅院,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。现住持为中国佛教学会的副会长净慧。柏林寺中的万佛楼可容纳千人同时上殿,为世界第一,寺内也可同时容纳数百名进香者食宿。

柏林禅寺位于赵县县城内(古称赵州)东南角,与天下第一桥--赵州桥遥遥相望,在石家庄南45公里处。柏林寺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。在漫长的历史中,朝代兴替、天灾兵燹 ,无不波及到这座古刹。易号改名、禅律相间、碑林塔影、有司宗祠,时兴时废。沧桑历历,追踪蹑迹,似有可说,似无可道。谨以拙笔记述一二。

柏林寺是佛教初入中国时期所建的古刹之一,初名观音院。

佛教何时进入中国,说法不一。或于秦始皇、汉哀帝时期;或于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,各说似皆有所据。然以例不十,法不立的科学态度来考据,于史传、于经典记载最多的,确 切的时间是在东汉明帝永平之初传入中国的。

公元64元(甲子),东汉明帝永平七年,帝梦金人,遂遣人入西域求佛道,于永平十年(公元67元,丁卯)得佛像及梵本经六十万言,以白马载入洛阳。此后,至桓帝、灵帝、献帝共一百 七十年间,佛教才通过译经、造像、建寺弘扬开来。

白马寺是中国最初建造的寺庙,那是汉明帝为白马载经从西域而来,勅令建造的精舍,位于洛阳西雍门外,称之为白马寺。此后桓帝时尝设华盖以祠浮屠及老子。至献帝时丹阳人笮融 在徐州大起浮屠寺,作黄金涂像。稍后于献帝建安年间(196-220)於赵州建柏林寺,古称观音院,因供奉观世音菩萨而得名。据此可知:(一)佛教初入中国时,供奉世尊佛陀(浮屠),亦 同时供奉老子,亦供奉观世音菩萨。(二)现在的柏林寺,便是佛教初入中国时期以供奉观世 音菩萨而得名的古道场。

李唐时期因避太宗李世民之讳,皆称观世音菩萨为观音菩萨,但古观音院并未因此而改名。而因法缘殊胜,高僧卓锡,名声大振。

唐高祖李渊武德初年(618年以后),道深法师驻锡观音院,研扬成实论。时高僧玄奘法师于武德五年(622年)受具足戒之后,先研学律部,又来到赵州从道深法师受成实论,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《成实论》,然后才去长安大觉寺从道岳法师研学《俱舍论》,又听法常、僧辩讲摄大乘论。因慨叹诸说不一,莫可适从,乃誓游天竺取经以破迷网于重重。赵州观音院便是玄奘法师发 蒙启迪之圣地。

晚唐时期,高僧从谂禅师于80年行脚之后,途经赵州,邑中耆老僧众恭请驻观音院,于是便 卓锡于此40年之久。弘法利生,化干戈为甘霖,燕赵二王争相供养,以平常心接引众生,门风高峻,赵州禅风,法流天下。时人尊为赵州和尚、赵州古佛.故而观音院又称古佛道场.因位于古赵州城之东隅,又称东院,俗称东大寺.古观音院因赵州和尚而名闻天下,成为佛教史上享有盛名的禅林古寺,而尊为赵州祖庭.

北宋时易号为永安院。或有记载云:南宋时易名为永安院,此为讹记。

永安院之名号,最早见于《大宋赵州永安院度僧记》碑刻。此碑立在柏林寺天王殿下,据考此碑立于北宋神宗赵顼末年,岁次乙丑。即公元1085年。碑文云:先君正议大夫天章阁待 制扶风郡开国公仲甫,庆历中为太常博士,以河北部使者荐请,通判赵州事,德望之重,冠 于一时,政事大小,无不比举。暇日游佛寺,谒从谂禅师,访其遗迹,而永安院乃其故上也 .据此可知,古观音院于北宋仁宗赵祯庆历中(1041-1048年),已改称永安院了。易名的 缘起则与当时的政治有紧密的关系。

宋代是赵氏政权,对于李唐来说,一直负有篡权的罪名,故而常思永安之治。

唐末有拓跋氏后代即后来的党项羌族,因镇压黄巢军有功,而赐姓李。占据宁夏、陕北、甘肃西北、青海东北及内蒙部分地区,时称夏州。至北宋仁宗宝元元年(1038年),李元昊称帝建国,号大厦,建都兴庆府(今宁夏银川)。西夏与宋王朝对峙局面形成。所以至庆历年初,宋便全力攻打西夏,但屡战屡败。然契丹族联宋拒西夏,李元昊只得于庆历三年称宋帝为父,四年向宋称臣,并赐姓赵。至此,赵宋政权,始无李姓之患。是时,改古观音院为永安院 ;不久将西夏年号改为永安。

古观音院改称永安院,始于北宋,沿制到南宋。故而明李时阳撰《重修柏林寺大慈殿记》中 云:南宋时为永安院。清代便以此为据,编入《大清一统志卷三十二》,现在流通的《 佛光大辞典》等图书资料,则云:初称观音院,南宋时易名为永安院。此为以讹传讹之记。

金代称柏林禅院。关于这次易名的记载,最早见于《元重建柏林禅院碑》,此碑立于元太宗窝阔台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元年(1242年),是时尚称蒙古,元尚未统一天下,实为宋理宗赵昀淳 佑二年。碑文云 :金氏帝中国,改赵州为沃,永安始号柏林矣。更改名号的缘起,在元王翊撰写的《古佛堂》中这样记载:……乃金源氏以宋之永安解讳,乃摭其遗意而命之。

金源氏乃女真族统一中国称帝的王朝,而永安乃异族称汉族帝王为父而自称男称臣时代的产 物,故而触讳.至于改称柏林禅院,也是很如法的。碑文中云:尝谓法缘福地, 自有默契而前定者。既然赵州和尚先时以庭前柏树子示人,后人以此为名,自然是 摭其遗意了。

元代是蒙古族统一中国称帝的王朝,故依女真族之前制,仍称柏林禅院。这在《元重建柏 林禅院碑》题中已定。所以,以后有的资料中以为元代称柏林禅寺,此为讹记。

迨及明代才易名为柏林寺。初见于明嘉靖十八年(1539年)之《重修柏林寺光祖真际禅师塔碑 》,继而见于隆庆六年(1572年)之《赵州柏林寺无声禅师重修藏经殿记》及万历四年(1576 年)之《直隶真定府赵州僧正司柏林寺修崇十方禅院记文》。

清代仍称柏林寺。乾隆十五年(1750年)清高宗皇帝爱新觉罗·弘历之御笔诗有《赵州柏林寺 小憩》等数首,故世人皆依此为据。

至今仍称柏林寺,亦称柏林禅寺,亦称柏林禅院。

1700年以来,柏林寺经历了汉、三国、晋(十六国)、南北朝、隋、唐、五代十国、宋、金、 元、明、清凡十二个朝代的兴替;先后有四个民族统一全国,至少有六个民族与这座古刹的 易号改名有关。兴废无常,而佛法常存,往事不堪回首,未来几多沧桑,唯赵州古佛常在。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,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(电话:)。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、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,仅供读者参考。
所属展会:2014第18届华北秋季糖酒副食交易会|核心内容:华北糖酒会 旅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