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
我们知道,将展会带来的感觉上的成功进行量化是不现实的,但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支持一些观点,然而目前展览业的数据统计总显得让人有点匪夷所思。会展业的统计机构一般有三类:即官方、半官方或民间的机构,数据来源多是发放给各展馆填录,更有甚者从展览单位的年度工作总结截取。
据展馆相关负责人透露,每年都会有来自各渠道的数据统计工作,主要内容还是展会面积和展览数量,但因为统计标准不同,发布出去的数据也不同。例如,中国贸促会统计的是专业类展会的面积和数量,但另有单位统计时没有限制,展馆就会把展销会也算上,同样的场地数据就出现了很大偏差。如果展会数据的编写势在必行,那么,您认为展会的数据统计标准如何才更可靠?
某会展主办方业内人士A:
一般的办展公司都有两种数据:对外宣传的和真实数据,现在办展公司很少自己统计,一般都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统计,展会后出数据报告。其实现在数据统计不分官方非官方的,因为官方收集各展会数据的时候,也会向展览公司要,所以报上去的数据肯定都是宣传的数据。
例如,展会到访人数应严格地以实际来到展厅的人数作为统计对象,那些提前网上注册或电话预定但没有来到展会的人,并不应该被包括在内。统计数据不该包含重复来访的统计人数,否则那将是一个十分不可信的数字。其实多数参展商经常来这里,他们对每一个展会到访者的变化有着非常准确的感觉。我们曾经也宣布来访者数量减少,这也是对参展商保持诚实的一种承诺。统计展会数据,一是要了解人们对哪种展品感兴趣,二是统计在整个展会现场和过程当中有多少人到访。
某会展主办方资深人士B:
会展统计数据统计一般都会统计进入会展的观众人次,这样让展会看起来人气火爆!真正的有效人数目前还是很难统计的。这只是个参考而已,可能也从某种角度说明这个展会对个人和相关群体的价值。其实我认为从这一点而言,不需要规范。再说到参展企业,展会都会有参展手册,参展人数的统计也只能是个参考值,特别是企业类别也不好划分。例如一个参展集团有多个子公司参展,他们都以独立的法人代表团的形式参展,所以都要分别进行统计。
对于展会数据比较重要的是对成交额的统计,往往一些企业把一个季度的成交额放在一个展会上发布,对于一个展会而言是不实的,这只是官方的要求,一个形式主义。为此我们很少对外发布成交额。好的展会追求的是质,不仅仅是数量。展会追求的应该是展会实际的意义和价值,展会能否真正达到专业化、国际化水准,它的参展企业中有多少国内外的知名企业。
某大型会展企业资深人士C:
如果会展业的统计是统计局来做,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结合经验数据推算的方法形成行业数据,而后按年调整;也包括同类型城市会展业统计数据的比较。这与餐饮业、旅游业的统计雷同,但数据质量相对粗糙。
如果是会展办或协会来做,提供数据的展览场馆、展览公司/机构较为明确,数据的准确性也较高。但统计范围一般难以全覆盖,因为许多公司/机构并不完全听从会展办或协会的指令。
如果是民间专业机构来做,其方法与统计局调查队相同,也许会因有偿服务而注意统计对象的宽泛性和准确度,数据质量会好些。
但无论是谁来做,都需要调查者懂行,即了解会展业又熟悉统计专业。展览行业首先需要确定谁来统计和监督,确定归口;然后政府出台标准用统一规范来设定统计的内容;最后就是设立执行单位,对全国各地按标准去收集。
从事会展行业的资深人士D:
对此,我认为:首先,因为会展业属于服务业,而不是制造业,对于不易量化、规格化的服务业而言,制定严格的数据统计标准很难,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探索;其次,尽管场馆的数据统计可以趋向标准化,由于展会的类型不同、各地区展会的层次标准不一样,特别是特装展台统计起来就比较笼统,如若制定标准应考虑和展会的类型和参展的人员相匹配;再有,由于展会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,在数据统计方面会有偏差,应该尽可能去公正和务实。
其实,关于展行业数据统计规范制定的难题,归根结底还是由会展行业本身的属性所局限,会展业只是一种服务业,一种交流、交易的平台,其实,例如超市、网购等基础的营销手段更易于被人们关注。那些重大的宏观的行业才会引起国家和相关行业的重视并给予规范。会展业作为我国近些年来的新兴行业,很多规则制度正在探索阶段。
同时,我建议展会行业可以在绿色环保回收工作的规范方面做好数据统计:政府应该在此方面加强干预,如在特装选材规格上,以及回收步骤上,在通用标准和特殊标准方面有严格的数据限定,以推动绿色会展健康运行。